- 王家庭;刘锦莉;沈岩;
以2008—2022年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高铁开通对区域塌陷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高铁开通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对周围区域产生集聚效应,加剧区域塌陷程度。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从区域创新视角看,创新型城市会加速高铁开通对区域塌陷的作用,而生产型城市会相对控制城市的区域塌陷程度。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可以通过改变国内外投资格局,从而加剧区域塌陷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集聚阴影理论,高铁开通对区域塌陷的负面作用受到相隔中心城市距离的影响,在一定分位数距离以内的区域,虹吸效应更加明显。
2025年03期 No.238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方大春;常愉珠;
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与谋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探究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2年我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绿色经济效率。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评估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在一体化政策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中发挥中介效应;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政策对上游、非沿江城市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据此,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释放一体化政策的内在潜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构建差异性发展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025年03期 No.238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姝伶;杨文举;尹虹潘;
国家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发展以绿色为本底的新质生产力,而地方治理结构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解构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双昌”)撤县设市(区)“刚性”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柔性”县域赋权特征,并借此构建准自然实验,基于川渝两省(市)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SCM)实证分析行政赋权对县域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双昌”行政赋权显著降低了县域PM2.5强度,其中荣昌撤县设区后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改善环境,隆昌撤县设市后则通过第二、三产业结构优化改善环境。新发展阶段下,应保持行政区划总体稳定,同时创新对优势县域赋权的方式,激励西部优势县域因地制宜地自主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03期 No.238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